铜雕佛像的意义
铜佛像的制作材料有石材、木材质、粘土材料、金铜材料等多种选择。其中金铜材料特别重。金属材料大部分是铜,有少量的银、金、铁、锡。这些金属在历史上也是货币的制作材料,因此金铜佛像尤其显得特别珍贵。但,今天主要介绍铜佛像的起源与意义。
在早期,佛教并无造像,也不主张造像。当时佛教认为佛是人类的导师,所以不能用普通人类的形象来表达佛的形体和相貌。受“佛相不可显现”传统思想的影响,需要在早期佛教艺术品中表达佛的存在时,通常使用佛的足迹或象征佛的智慧的菩提树(传承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成佛,因此,把菩提树当作佛教的化身)的佛教艺术作品中,莲花代表释迦牟尼的诞生,菩提树代表佛的成道,佛塔代表释迦牟尼的圆寂(死亡)。
佛像首次登场
佛像的出现是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执政时期。阿育王相信佛教,以佛教为国教,派遣了很多佛教,在全世界传播非法。在此期间,佛教部分佛教道认为,在表达佛陀人生经验的雕塑或绘画等艺术作品中,只用空白或莲花、菩提树等象征物来表达佛陀已经不够有力。
因此,古代印度的佛教使徒们吸收了希腊艺术的表现形式,开始直接用人的形象来表现佛的外貌和身体。
佛像在中国
两汉时期,印度佛教进入中国。中国*早的铜像活动始于东汉中期,*古老的佛像从印度、西域等地流传下来。中国古代工匠在中国传统工艺的基础上,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传统特色的祖传艺术。东汉末年,下邳相笮创建了一座可容纳3000人的大型佛教寺庙。“以铜为人,黄金涂身,衣以锦彩”,一般认为是金铜佛雕像,也是中国寺庙雕像的*早记载。